您好,欢迎来到 清泉书院! 去首页
查看全部
    0 已选0
    0

    我的积分

    0

    优惠券

    已领取的优惠券

    黄 河:如是观已蕴含天机(感悟类)

    黄 河:如是观已蕴含天机


    原载:黄希庆的新浪博客

    发表时间:2023年8月3日


    230808黄希庆(黄河):如是观已蕴含天机.cdr_0001.JPG


      “于身无所取、于修无所著、于法无所住”,这个也就把实修道路上的窍诀,通过这三句话和盘托出了。在修行道路上,对一切都不要执著,不要去留恋。

      如是观是什么意思呢?意思是都应该这样观。出自《金刚经》偈子云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意思是: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,都如梦幻,如泡沫中的影子,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,无常变幻,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,一切事物都应该这样观。

      如是观,即自观自在;知所在自然自在,如是观自在。何为观自在?观察自己的内在。只要你能观照自己,你能认识自己,你就可以自在了!佛经上说,八地以上的菩萨,得色自在、心自在、智自在,是菩萨的观自在者。

     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,有许多人有金钱,“有”得不自在;有家庭,“有”得不自在;有爱情,“有”得不自在;有名位,“有”得不自在。因为“有”,所以不自在。如《大般涅盘经》说的:“一切由他,其名为苦,一切由己,自在安乐”。


    230808黄希庆(黄河):如是观已蕴含天机.cdr_0002.JPG


      “观自在”还可以解为“看到自然的存在”。空海禅师有一句话是这样的:“不要制止风,愿将此身化为风;不要制止雨,愿将此身化为雨。”

      譬如: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——苏东坡问佛印看他象什么?佛印说,我看你就象一尊佛。东坡却对着光头的佛印说,我看你象一坨屎,佛印只是笑而不答。苏东坡还把他们俩之间的这段玩笑告诉了苏小妹,苏小妹却说,你其实就是一坨屎,看别人才象屎,你看佛印心中永远装着佛,看谁都象佛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:看到自然存在的一样东西,不同的人看到的却是不同的意境。

      用平常心观自在。正如台湾著名散文大家林清玄老师的“素心四书”所感一样: 以清净心看世界,以欢喜心过生活,以平常心生情味,以柔软心除挂碍。

      修一颗平常心,观照一饭一花;于平凡中见惊喜,在风波中见定力;平常人生,柔韧又自在。每个人心灵成长中都有一个林清玄,通过书写微乎其微的食物却道出生命的意义,朴素的语言充满智慧和哲理。

      应作如是观,就是说:佛告诉我们,对于我们自己的生命身体,对于人世间的一切,我们每个佛弟子都应该这样观。我们从早上一醒来到晚上睡着了这一整天,我们都可以照金刚经这四句偈修观。

      如果你得到启发了,那么无论走到哪儿,眼睛看见的,耳朵听到的,你就抓这个材料来作观。譬如你们听到时钟的响声就可以作如是观,嘀哒嘀哒,一秒钟都不停,一出声音就无常。

      如是观已,于身无所取是说:在自己的生命里、身体上,没什么可执著的,没什么可贪恋的。

      如是观已,于修无所著是说:在修行的过程中,没什么可放不下的,也没什么可值得执著的,无论是修后身体如何好了,有什么功能了、神通术类的东西,也不去执著,与没有时一样。

      如是观已,于法无所住是说:在修炼的过程中,人是会在法中不断的认识与进步的,佛家讲“要像雄狮一样勇猛精进”,这也是禅寺中“大雄宝殿”的来意。当一个修行的人,不断的提高境界的时候,不断的提升自己心性的时候,对于同一件事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。


    230808黄希庆(黄河):如是观已蕴含天机.cdr_0003.JPG


      以前认为某件事那样对,现在提升了可能觉得以前的认识不对了,应该是现在的认识才对,再提升了后,还会有不同的认识。也就是说,不要执著于法理中的某一个层次,因为你还没有修炼圆满,是在变化着的。现在悟到的法理并不是佛法的最终体现等等。

      众生的见惑,你看,头一见就是身见。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,第一见就是身见,所以“于身无所取”,我们要念佛法身就能够从身见解脱。知道我这个“身”是什么?尽虚空遍法界,所以就能够从身见中解脱出来了。

      对于所修的法也要无所执著,不但证得人空,也要证得法空。对于所修的法有执著就是法执,这个是“于修无所著,于法无所住”。

      这个“于法无所住”的“法”,就是指一切的事情,对一切事情都要无所住,身心无所住。

      “无住生心”就是初地以上的地上菩萨的阶位了,所以对于修行道路上所生起的种种的身心体验和觉受,也要能够一切都不执著。

      但是你一定要知道,修行你一定要能够生起觉受,所说的是要生起觉受,但是对这个觉受也不执著。为什么?你只有生起觉受,才能导致知见的提升。

      大家听到我刚才所讲的,噢,觉得好像我知见提升了。是提升了吗?没有了。你那个是智力的理解,智力的理解不等于知见提升的智慧,你那个还是知识,因为你是听来的,不是自己证得的,所以是知识,不是智慧。那个不过是给你指个方向而已。

      一定要生起觉受,才能够导致到知见的真正的提升。大脑智商提供的理解,不同于从实修体验中获得的智慧。

      你在实修体验的时候你一定会生起种种体验、种种的觉受,这个觉受都是从你当下的身心来显现出来的。你只有生起来这个觉受了,你才能够获得智慧;你只有获得了智慧了,你才是真正地知见提升了、认知提升了。

      如果没有实修只是听闻,那么你获得的只是大脑思维的概念,无法导致认知的提升、见地的提升。

      所以,其实你看佛说八万四千法门,各种各样的修行法门,主要就是来增长修行者的觉受的,所以修行要有觉受。但是有了觉受不要执著。有了觉受,就能够消除遮蔽智慧的惑障,就能够消除痛苦之身。觉受无量无边,在修行道路上身心的A体验和觉受是非常广博的,所以也需要善知识指引,所以,丛林里宗门下称之为“小参”。

      觉受主要的可以归纳为三类,也就是喜乐觉受、光明觉受、无念觉受,与我们的身、语、意密切相关。


    230808黄希庆(黄河):如是观已蕴含天机.cdr_0004.JPG


      喜乐觉受跟人的物质躯壳相关,跟物质能量相关。你看那个密勒日巴,他修了好久,修拙火定都没有喜乐觉受,后来他的未婚妻和他的妹妹送来一点食物,好食物一吃了之后,再一修拙火定,马上就生起喜乐觉受,所以他这个和物质能量有关系的。

      修行不能盲修瞎炼,还是要有窍诀。这个喜乐觉受它跟人的物质躯壳、跟身有关系,跟物质能量有关系;光明觉受它就跟语业有关系,跟我们的智慧能量有关系,跟我们的认知提升有关系;无念觉受就与认知的提升息息相关了。

      怎么样能够究竟圆满地转化一切妄念,究竟圆满地不被一切妄念所束缚?不是消灭它,不是转化它,而是知道妄念就是法身,这样你就从妄念中自解脱了。你不要去修对治解脱,不要修转化解脱,这就是自解脱。

      所以说所有的修行法门,佛说八万四千法,无非就是对治解脱、转化解脱和自解脱,最殊胜的当然就是自解脱了。


    230808黄希庆(黄河):如是观已蕴含天机.cdr_0005.JPG


      而自解脱就与你的认知的提升相关了,但是,对于种种的觉受不可以生起一丝一毫的执著,不可以错把觉受当作觉悟。觉受,它是你修行道路上帮助你真正地提升认知的,帮助你消除遮蔽智慧的惑障的,但是它不是觉悟。当你一旦对觉受生起执著,它就变为障碍了。

      所以要自然地现起种种的觉受,但是一丝一毫也不执著它,只是让心任运坦然,无住而住,与明觉相应,机缘成熟了,突然之间,心光流露,就可明心见性。所以归纳起来修行的窍诀就是这个三句:“于身无所取。于修无所著。于法无所住。”

      制茶,也是一样。茶是可以用来安宁省心,是回归自我的媒介。制茶佛理一样,要通过自身的修行,涤濯凡尘的侵染,而得到“心”与身的“自在”。


    230808黄希庆(黄河):如是观已蕴含天机.cdr_0006.JPG